网上有关“曹操的儿子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曹操的儿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丕 ,公元221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卞皇后生在争夺继承权问题上处心积虑,战胜了文才更胜一筹的弟弟曹植 ,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位成为魏王,以不参加葬礼之罪逼弟弟曹植写下七步诗,险些将其杀害 ,又顺利夺下弟弟曹彰的兵权,坐稳了魏王之位。不久,曹丕逼汉献帝让位 ,,代汉称帝,为魏国开国皇帝 。刘备伐吴时 ,曹丕看出刘备要失败,但不听谋士之言,偏要坐山观虎斗 ,事后又起兵伐吴,结果被徐盛火攻击败。回洛阳后,曹丕大病 ,临终前托付曹睿给曹真 、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
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零年)
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 ,因此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去赵温官职 。
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
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二一七年)
立为魏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零年)
曹操去世,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改元建康元年。二月 ,以贾诩为太尉 。庚午,汉献帝禅位,改元黄初 ,大赦。孙权遣使奉献。蜀将孟达率众降 。武都氐王杨仆率种人内附,居汉阳郡。
黄初元年(公元二二零年)
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
黄初二年(公元二二一年)
春三月 ,加封辽东太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 。夏四月,以车骑将军曹仁为大将军。五月,郑甘复叛 ,遣曹仁讨斩之。丁卯,夫人甄氏卒 。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丁巳 ,使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
黄初三年(公元二二二年)
三月乙丑 ,立齐公睿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为王 。夏四月戊申,立鄄城侯植为鄄城王。闰月 ,孙权破刘备于夷陵。当初曹丕听说刘备率军东下,与孙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馀里 ,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 。”后七日 ,破备书到。八月,蜀大将黄权率众降。冬十月,孙权复叛 。曹丕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 ,孙权临江拒守。
黄初四年(公元二二三年)
丁未,大司马曹仁薨。六月甲戌,任城王彰薨于京都 。甲申 ,太尉贾诩薨。
黄初五年(公元二二四年)
夏四月,立太学,制五经课试之法 ,置春秋谷梁博士。
黄初六年(公元二二五年)
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 ,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 。魏书载帝于马上为诗曰:“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 ,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从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 ,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实始翦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植 ,先零自破亡。兴农淮 、泗间,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 ,悠悠多忧伤。”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 ,乃引还。
黄初七年(公元二二六年)
丁巳,曹丕去世,时年四十 。
曹彰 ,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卞皇后生 彰膂力过人,武艺精熟 ,能徒手与猛兽搏斗 。自小立志为大将,尝为曹操所欣赏。建安二十一年,封为鄢陵侯。两年后 ,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 ,引军往讨,大捷而归 。后来曹彰奉命往汉中助曹操攻刘备,然而到了长安的时候 ,曹操已引军回来。于是曹彰行越骑将军,便留守于长安。曹操回到洛阳后得病,远召曹彰 ,然而彰未至而操先死 。曹丕即位后,曹彰表示顺从。黄初二年,曹彰进爵为公。次年,又被立为任城王。黄初四年 ,曹彰入京都朝觐,却忽然暴毙于府邸中 。谥曰威王。
曹植,擅长文学 ,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所作为 。公元225年立为陈思王。卞皇后生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 ,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 ”,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 ,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 ,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 ,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 ,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 。曹植在文 、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 ,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 ”的时代感受 。后期诗歌 ,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 。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 ,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 。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 ,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 。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 ,辑录诗、赋 、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 、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 ,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
曹熊,早薨 ,萧怀王。卞皇后生
曹昂,年轻时曾举考廉,为张绣所杀。刘夫人生
曹铄 ,早薨,相殇王 。刘夫人生
曹冲,为著名神童,曾以妙法为大象称重。环夫人生曹冲从小聪明仁爱 ,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 。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 ,年仅十三岁。
曹冲自小生性聪慧,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当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 ,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问遍了手下的人,都想不出称象之法 。曹冲说 ,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然后称出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 ,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曹操非常高兴,按照他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为人仁厚,通情达理 。当时魏国由于经常发生战争,所以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 ,守卫仓库的官吏们认为这下必死无疑,商议着要把自己绑了去自首,但还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曹冲知道了这件事 ,就让他们先等几天。曹冲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来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装很失意 ,脸上显现出发愁的样子 。曹操见了问他,他就说:“世俗的人认为衣服被老鼠咬破,对衣服的主人不吉利 ,现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发愁。”曹操说:“这是胡说,不要担心。”不久曹操听说了马鞍被咬的事 ,就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放在身边都被咬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 。于是没有追究这件事。还有很多犯下罪过的人,按照刑法应该被处死 ,都依靠曹冲的辩解得到了宽大处理。曹操把这些事情对大臣们说,表示有意传位于曹冲 。
在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当然 ,这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原先是孔融的,三字经中有“融四岁 ,能让梨”,结果是所有识字的就都知道这个人。可惜孔融没有早夭,结果这个位置就得让给曹冲了。因为有“曹冲称象 ”的故事流传 ,使我辈还搞不清曹操的姓名是怎么回事时,就已经把曹冲作为偶像来崇拜了 。
其实曹冲不仅有称象这类“小聪明”,而且“辨察仁爱 ,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众,故特见宠异。”经常利用他的智慧和地位来办一些救人姓名的大事 ,据史书记载:“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凡应罪戮,而为冲微所辨理 ,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 ” 。大概正因如此,才得到了曹操的喜爱 ,年纪很小,就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可惜他仅仅活了十三岁就患急病死去了。
很多人以为曹冲宅心宽厚,曹操喜欢他只是因为其智力超群 ,如果他不早夭而亡,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 ,很难预料。但我觉得大家可能忽视了另一方面,就是他和另一个神童周不疑的关系 。周不疑也得到了曹操非比寻常的宠爱,但曹冲一死,曹操立刻 “欲除之”。虽然曹丕劝谏以为不可 ,可曹操却认为:“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终于派人将其暗杀 。看来,曹操对曹冲的政治能力也是非常看重的。我认为史书中所记载的曹冲宽仁宅厚的性格品质可能仅仅是一方面 ,他的性格中很可能还隐藏着极为果断勇武的另一方面,就如同刘备,虽然宽厚仁义 ,爱民如子,但杀起人来,可是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的。所以曹操才如此喜爱他 。如果不是早死 ,他很有可能是一个汉武帝或者康熙一样的英明之主。
那么使一代英雄为之气短的曹冲究竟是如何一个天才呢?据《魏书邓哀王冲传》说,曹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 ,到5,6岁其才智便达到成人水平。他无疑是个天才,在今天就该受到特殊照顾的吧 。可是他其实是曹操小妾环夫人所生,按理在继位问题上不应该有任何优势的(也曾经看到过些中外文章对当时长子的继位正统性的不可动摇性表示怀疑。而且当时卞夫人深得曹操本人和其他人的尊重 ,曹冲不大可能是因为环夫人受宠而让曹操爱如掌上明珠。顺便说一句,刘禅的母亲也是小妾,连升位正宫的机会都没有就归天了 。所以那时候废立之事看来还有商量的余地。这里暂且不谈)。曹操在他死了以后 ,曾对曹丕说曹冲之死对自己来说是不幸,但对曹丕等人来说就是大幸了。这段记载的真实性应该比较大,因为为了这件事 ,有个官儿(似乎叫孙盛,记不清了)曾经很严肃的批评了曹操 。的确那样的话对其他王位继承人来说是具有很强打击性质的。言归正传,《魏书邓哀王冲传》还记载了一件事 ,说当时曹操以大军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严厉 ,这导致经常有冤案发生。有一次,放在仓库里的一副马鞍被老鼠咬坏了,恰好那是曹操的 。仓库管理员吓坏了,认为自己一定在劫难逃 ,死定了。曹冲知道以后,就用刀把衣服弄了小洞,装成是老鼠咬破的 ,一脸愁容。曹操见到以后,就问他怎么了 。他回答说:“大家都说,衣服被老鼠咬了 ,衣服的主人要遭遇不幸 ”。曹操笑了笑说:“那都是瞎胡扯,根本不会有什么幸与不幸的”。不知道曹操是否是个唯物论者,但是从这里我们可见曹操是个很现实的人 ,后来他为曹冲祷告,可见其心之忧 。那个仓库管理员还是如实地上报了老鼠要破马鞍的事,曹操一下明白了曹冲的用意 ,笑了笑,也没有追究这件事了。
比起才高八斗的曹植和玩弄权术的曹丕,曹冲的智慧可以说是惊人的。那两个家伙成天靠着几个玩小聪明的家伙出谋划策,实在让人厌恶 。而曹冲那么小就会因势利导 ,给他父亲讲道理,把握人的心理之准确,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个天才。而且智慧用在救护弱小人物身上 ,他的心灵一定是非常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这也许是他母亲是个一般的小妾,懂得下层人的凄苦,所以耳闻目染的曹冲从小就比较正直吧。
长久以来 ,很多人都认为曹冲不死,必为其兄曹丕所害 。其实不见得,曹丕本来在曹操心里的地位就不是太高。《魏书任城威王彰传》里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说曹操死了后,曹彰回京跑去见曹植,他对曹植说:“先王召我回来 ,意思就是要立你为后继”。可见曹丕当时毒杀曹彰的紧迫性 。也可以说曹丕在当时没有得到压倒性的支持,我倒是对当时镇守四方的几位宗族的动向很感兴趣。言归正传,要是曹冲还在,曹操为了扫清他继位的障碍 ,先把其他王子给收拾了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因为,曹操到死都一直在犹豫,所以估计他还没有安排好后事就一命呜呼 ,给家里留下了祸根 。
值得一提的事,曹冲夭亡似乎应该是在208年,那年冬天恰好就是赤壁之战。大家可以做个年表看看 ,那十年曹操的戎马生涯是如何度过的,大小战争不断。估计他刚从从北方回来,还没来得及认真考察曹冲 ,他的宝贝儿子就病倒了,忧郁的他估计也对战事有些厌倦,居然为曹冲日夜祷告 。可惜天才总要回到天上 ,曹操估计还没来得及咽下悲痛就匆匆南征荆州,才有了他人生最大的失败。所以他对曹丕说曹冲之死对自己来说是不幸,但对曹丕等人来说就是大幸这段话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惜哉,仓舒!悲哉 ,孟德!
建安十三年,曹冲病重不治而去世 。与甄氏亡女合葬,追赠骑都尉印绶 ,黄初二年追赠谥「邓哀候」,追加号为「公」。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环夫人生
曹宇 ,公元232年封为燕王。环夫人生
曹林,公元232年封为沛穆王 。杜夫人生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恭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 ,死后又获厚葬。杜夫人生
曹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济阳怀王 。秦夫人生
曹峻 ,公元232年封为陈留恭王。秦夫人 生
曹矩,早薨。范阳闵王, 尹夫人生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王昭仪生
曹上 ,早薨,临邑殇公子,。 孙姬生
曹彪 ,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变,被赐死 。 孙姬生
曹勤,早薨 ,刚殇公子。 孙姬生
曹乘,早薨,谷城殇公。 李姬生
曹整 ,公元217年封为郿戴公子 。李姬生
曹京,早薨,灵殇公子。 李姬生
曹均 ,公元217年封为樊安公。 周姬生
曹棘,早薨,广宗殇公子。 刘姬生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灵王 。宋姬生
曹茂 ,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乐陵王。赵姬生
据学者曹虹《阳湖文派研究》所列,择要简介:
恽敬(1757—1817),字子居 ,号简堂 。常州府阳湖县人。清散文家。乾隆举人 。致力于古文,与张惠言同为“阳湖文派 ”创始人。
张惠言(1761—1802),原名一鸣 ,字皋文,号茗柯。常州府阳湖县人 。清经学家 、文学家。嘉庆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与恽敬同为“阳湖文派”之首 ,又为常州词派的创始人 。
张琦(1764—1833),初名翊,又名与权、季鹰 ,字翰风,又字玉可,号宛邻,又号默成居士。常州府阳湖县人。清诗人、散文家。张惠言弟弟 ,与哥哥张惠言合称“毗陵二张”,与兄张惠言同创“常州词派 ” 。
李兆洛(1769—1841),字申耆 ,晚号养一老人。常州府阳湖县人。清文学家 、地理学家 。清嘉庆进士,晚年在江阴暨阳书院讲学20年。曾与魏源交好,思想上相互影响 ,著《海国集览》 ,与魏源的《海国图志》互为印证,为洋务派理论基础。
陆继辂(1772—1834) ,字祁孙,一字修平 。常州府阳湖县人。清诗人、散文家。清嘉庆五年(1800)举人 。阳湖文派的中坚成员,是继黄仲则后常州又一个杰出诗人。
冯桂芬(1809—1874) ,字林一,号景亭。苏州府吴县人 。近代散文家。林则徐的得意门生。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
冯桂芬是近代洋务运动的理论先驱。清咸丰十一年(1861),冯桂芬的政论代表作《校邠庐抗议》问世。鉴于当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冯桂芬提出“采西学、制洋器 、善驭夷”等改革主张 ,成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先声,又被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 。
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 ,号茗柯,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 ,官翰林院编修。他是一位经学家,并以词和散文著名,是当时“常州词派”和古文中“阳湖派 ”的首领。有《茗柯文编》 、《茗柯词》 ,另编有《词选》 ,代表他的词学观点 。其《词选序》中所述主张,最根本一点是提出词和诗一样要讲求比兴、要有寄托 ,“要其至者,莫不恻隐盱愉,感物而发,触类条鬯 ,各有所归,非苟为雕琢曼辞而已”。从这一种标准来看,他认为宋亡以后“四百余年”的词家 ,都是“安蔽乖方,迷不知门户者也 ”,这当然也包括了风行一时的浙派词。
《词选》 ,共选唐宋词人四十四家,而序文特加称许的,在唐为温庭筠 ,在宋为张先、苏轼 、秦观、周邦彦、辛弃疾 、姜夔、王沂孙、张炎 。这个名单初看很难找到明确的共同点,但张氏自有解说。他最推崇的是温庭筠,而原因是在他看来温词种种美人香草的辞面都只是比兴 ,内中隐有深微的大义(这实际是经今文学的解释方法)。而宋之八家,都还有缺点,即“不免有一时放浪通脱之言出于其间”,要注意辨别 。所以他虽选了苏 、辛 ,但主要是选其含蕴委婉之作。这样,张惠言把词的正格规定为一种通过比兴手法表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并讲究文辞之“深美闳约 ”的体式。这种带有经学气息的词学理论 ,看起来似乎可以纠正浙派词的某些弊病,其实它所指引的路径更为狭窄,在感情的表现方面也更为收敛和隐晦。但由于张惠言的影响 ,这种理论一度相当风行 。
张惠言的词作,文字简净,少用华艳的辞藻和典故 ,抒情写物,细致生动,词旨在若隐若显之间。他的《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五首 ,前人颇多称颂,下面这首《木兰花慢·杨花》也很有名: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 ,云护轻幡 。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
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疏狂情性 ,算凄凉 、耐得到春阑 。但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 ,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 。
关于“曹操的儿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冷荷]投稿,不代表洁臣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net/jiechen/56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洁臣号的签约作者“冷荷”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曹操的儿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曹操的儿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曹丕,公元...
文章不错《曹操的儿子》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