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为谁风露立中宵 似此星辰非昨夜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为谁风露立中宵 似此星辰非昨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似此星辰非昨夜 ,为谁风露立中宵。——清代·黄景仁《绮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 ,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爱情 , 孤独思念 注释
银汉红墙:李商隐《代应》:“本来银汉是红墙 ,隔得卢家白玉堂 。”
星辰: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风露:高启《芦雁图》“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 ”
思 ,丝 。心,芯。皆双关语。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赏析“绮”本意为“有 花纹的丝织品” ,后来引申为“美丽 ”,“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 ,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 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 ,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 。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 吹箫 ,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 。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 ,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 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 ,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 ,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 。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 ,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 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 ,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 ,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 。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 ,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 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 。春蚕吐丝 ,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 ,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 。“芭蕉 ”也是幽怨的意象 ,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 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 ,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 ”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 。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 ,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 ,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 ,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 ,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 。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 ,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 、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 。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黄景仁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 ,何由见得。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君宠益娇态 ,君怜无是非。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春思乱 ,芳心碎。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相思无因见 ,怅望凉风前。关于“为谁风露立中宵 似此星辰非昨夜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小西]投稿,不代表洁臣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net/jiechen/13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洁臣号的签约作者“小西”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为谁风露立中宵 似此星辰非昨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谁风露立中宵 似此星辰非昨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文章不错《为谁风露立中宵 似此星辰非昨夜》内容很有帮助